□记者 苏洁
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下,银行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科技与业务加快融合,各项业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速。目前,银行数字化转型到了怎样的阶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高效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责无旁贷。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科技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了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新阶段
(资料图片)
《中国银行保险报》:目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已经尝到了数字化带来的利好,一些速度较慢的中小银行在技术、人员等方面还待破局。您如何看待不同银行主体的数字化转型?目前来看,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到了怎样一个阶段?
马智涛:目前在监管政策指引下,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给出的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各地方也进一步给出明细的行动方案,例如《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2025年的目标是,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增强,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目前不同银行主体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和特点各不相同:从2022年各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来看,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战略清晰、科技投入水平较高、数字化产品丰富、数据要素运用积极、数字化人才比例逐步增加,因此转型速度较快;区域性银行及非上市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特点也很鲜明,其劣势在于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及对经济效益预期不明确,而优势是历史包袱小,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对中小银行积极地采用开源软件、依托开放协作,可以大大节约成本,降低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并最终体现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益。
目前整个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在早期阶段,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非常积极的信号: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数字化转型,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寻求新的机会和方向。预计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更多业务和服务将被数字化,银行业的运营模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AI应扮演“人工智能助手”的角色
《中国银行保险报》:ChatGPT成为时下热点,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有人认为,今年是大模型发展元年。在您看来,未来人工智能将给银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马智涛:近期,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和生成式AI技术(AIGC)快速发展,目前为止对银行业而言,暂时还未产生颠覆性变革,但在降本增效上已起到一些可见的辅助作用。
同时,未来生成式AI在金融场景需要确保综合信息生成的质量足够高,即从信息的大量生成转变为信息的有效合成,以帮助员工提高决策的质量和速度。下一步,人工智能可能将从大规模通用模型转向能够应用多种模型的架构,尤其是在银行业特定领域和特定用途的数据集上构建训练得更精细、更专用的模型,更精准地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能否构建专有的微调模型和专用数据集,将成为机构间竞争的壁垒。
作为一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过去8年一直深化Digital-Native(数字原生)相关工作,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与最佳实践等基础工作,以备顺应Digital-Native向AI-Native(人工智能原生)的转变。我们认为,未来AI在银行中应扮演“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的角色,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价值:更精准高效地赋能金融业务,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客户体验;替代劳动密集型工作,帮助机构降本增效的同时,帮助员工提升决策质量和效率。
科技在金融服务小微中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银行保险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责任也是使命。近年来,金融科技在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助力金融普惠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此,您怎么看待科技在其中的作用?
马智涛:科技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推动普惠金融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方面,科技可以帮助银行降低服务成本,使他们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低成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微众银行从建行之初,就基于“开放蜂巢Openhive”技术,利用标准化硬件和开源软件,自主搭建了国内首个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全分布式银行系统架构。基于此,我们将单账户每年IT运维成本降低至2元,不到国内外同行十分之一的水平,探索出一条风险可承担、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有效路径。通过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产品“微粒贷”以低成本满足普罗大众小额、灵活的消费信贷需求。
在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达性和可用性方面,基于互联网,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银行可以打造7×24线上服务体系,让更多小微企业和个人能够随时获取金融服务,从而推动金融普惠。
在科技普惠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科技普惠也应当兼顾特殊人群需求。自2015年起,微众银行通过技术创新努力服务特殊群体。如利用AI语音合成等技术,建立了无障碍人脸和身份证识别系统,解决了视障群体无法独立完成开户和身份验证的问题。
从目标、计划、战略上“引才”和“留才”
《中国银行保险报》:人才是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国家特别注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据了解,微众银行与智联招聘就中小微企业人才服务展开全面合作,将通过数字化能力提升人才服务精准度,合力打造数字化人才服务新模式。请您谈谈这一模式未来发展计划?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何做好“引才”和“留才”?
马智涛:微众银行依托数字化服务能力,以及在企业服务领域的生态化思维,从招聘、培训等角度出发,借助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纾解引才及就业两端难题,切实为满足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做实事。2022年9月,微众银行与智联招聘就中小微企业人才服务展开战略合作,推出2023届科创企业联合校园招聘“惠蓝种子计划”,免费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云上双选招聘服务,后续更推出了社会招聘和HR培训课程等多重服务。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做好“引才”和“留才”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建立明确人才建设目标,按照银行既定目标吸引和留住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二是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帮助提升技能,满足职业发展需求。三是实施人才储备战略,探索高校联合培养金融科技人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