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烤”验持续 专家支招
河南日报记者 师喆
未来几天,我省极端高温或将持续。针对天气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省科协组织多位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围绕气象防灾、农业生产、卫生健康等领域提出科学应对建议。
围绕气象防灾,省首席科普专家、气象高级工程师张金萍提出5点建议:一是高温中暑气象风险高,尤其是上午11点到下午4点,应尽量避免此时段户外活动;二是驾车出行建议定期检查胎压等车辆状态,要注意防范高温爆胎等交通事故,同时牢记车内禁放易燃易爆品,也不要把老人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三是合理使用空调,警惕因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火灾;四是要注意补充水分,适当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并保证足够的睡眠;五是保持良好心态。
“高温、高湿易引发中暑、脱水、反应迟钝等健康问题,由此导致误操作,发生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协会秘书长李青松提醒,易燃易爆场所要做好防雷击、防火等措施,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服从安全管理人员要求,做好劳动保护和个体防护。
持续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也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一方面,为了散热,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脑等血管的供血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心跳、血流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随之增加。省首席科普专家、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教授李昕表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因此,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要避免温度高时在户外活动。
“持续高温少雨会导致农田土壤失墒,对农作物产生日灼、病害等影响,造成产量损失。”省首席科普专家、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畜牧研究所所长黄玉波建议,一是要壮根壮苗,在作物前期,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壮根壮苗,提高作物高温抗逆能力;二是要以水调温,玉米、大豆、花生等露地作物在关键生育期遇到持续强高温天气,应及时浇水灌水,降低地温,促进作物水分吸收,防止植株失水造成损害;三是要在叶面喷施或根施富含氨基酸、微生物菌剂等成分的水溶肥,增强作物抗高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