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坪山区坑梓街道秋宝路
“我相信,新的秋宝路将会是一条宽敞明亮、畅通安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道路。”4月25日,深圳市坪山区举行秋宝路拓宽改造项目拆除启动仪式,秋宝路沿线一家从事家具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张凯生来到现场,见证这历史一刻。
深圳坪山区的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区域经济增长,秋宝路1.4公里“肠梗阻”,再一次成为坑梓街道基层治理“硬骨头”。2022年起,街道党员干部组成“铁军”出击,推动58栋建筑物集中拆除,秋宝路“肠梗阻”终于有望成为历史。
秋宝路1.4公里“肠梗阻”困扰15年
在现场见证了秋宝路拓宽改造项目拆除启动仪式之后,张凯生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感到非常开心。“之前有客户过来参观工厂,看了路况直摇头,担心货运物流不畅影响生产效率。现在终于不用再堵车了,帮助企业快速引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给企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困扰学校多年的问题今天解决了!以前学生上学路上存在交通风险,我们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保障师生安全出行。秋宝路沿线秋宝学校校长周家祥也非常高兴,”道路拓宽之后,将会大大便利学校师生安全出行,有利于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秋宝路,南起于坪山大道,沿线与深汕高速、外环高速等道路相交,终点连接惠州白石路,道路长约1.4公里,是坪山区“五横十纵”主干路网中的重要一纵。一座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必须有足够通畅的道路。秋宝路周边有秋宝学校,长实工业气体、山木新能源等39家规上企业,深惠两地居住居民约6万人;1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工业上楼”和战略新兴产业优质项目;道路北侧紧邻惠州大型企业伯恩光学有限公司。
由于城区发展迅猛,过路车流量大,从2008年起,这段路一到早晚高峰、周末和节假日,常常堵得水泄不通,对周边居民造成非常大的困扰。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拓宽改造,但是沿线复杂的征拆问题,让这个拓宽工程一直拖着没法解决。
去年,坪山区曾召开高质量推动城市建设工作大会,将秋宝路征拆列入区土地整备重点项目。据介绍,坑梓街道按照“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原则,成立路长制工作专班,街道主要领导担任路长,相关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担任副路长、分路长,举全街道之力实施攻坚行动。最终,土整“铁军”推动58栋建筑物集中拆除,面积约12967㎡。
2023年4月25日,深圳市坪山区举行秋宝路拓宽改造项目拆除启动仪式,坪山区委书记杨军,区领导冷和明、吴志柳、金良富,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区交通轨道管理中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坪山管理局、坑梓街道负责人,相关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沿线企业居民代表现场见证仪式。
坑梓街道组成“铁军”攻坚克难
坑梓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释放出推动征地拆迁、土地整备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2年以来,坑梓街道先后成立3个征拆项目临时党支部,抽调党员干部20余名,推动人力向征拆一线汇聚、资源向征拆一线聚集、力量向征拆攻坚一线凝聚,最大程度上强化支部堡垒的战斗力。
党员们身穿“红马甲”走街串巷,从动情晓理做政策宣贯,到签约表决,在无数个日与夜里,这支土整“铁军”24小时待命。
2022年12月31日,在最后几位私宅权利人签约过程中,征拆干部于凌晨1点半制定正式协议,早上7点电话向权利人进行最后沟通解答,8点评估等工作人员到场,9点半签订正式协议,“一棒接一棒”“昼夜狂奔”完成任务。
秋宝路拓宽改造项目拆除启动仪式举行当天,坪山区人大代表、京鼎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超也来到了现场。这些年,他曾与区政协委员李晓知多次向区相关部门反映,加快协调解决秋宝路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被采纳督办,打通“最后一公里”。
随着问题的推进,坑梓街道总结出了新的土地整备方法论,输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极探索“以征收决定促拆迁谈判”新路径,现场张贴法定征收公告,倒逼权利人重回谈判桌,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街道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完成秋宝路土地征拆后,他们立刻奔赴下一个“战场”。今年,面对全区52%的土地征拆任务量,坑梓街道坚持“党建+攻坚”工作模式,以硬作风硬举措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有力保障重点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强力支撑“创新坪山 未来之城”建设,助力坪山高质量发展。
故事
从拒之千里到敞开心扉 他们这样争取村民信任
15年来,因利益主体诉求在政策内难以协商一致、历史遗留等问题。如何获取信任、提升居民配合的积极性,对推动整备工作至关重要。最初,“铁军”走访屡屡碰壁,被居民直接拒之门外,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愁得吃不下饭。大家讨论发现:大多数居民不是“铁了心”不肯签,要不怕自己签早了会吃亏,要不担忧土地整备后权益得不到保障而迟迟下不了决心。
说服亲友
征拆干部们决定先从身边亲友入手,按照“以点带面、逐个突破”的思路,由领导干部带头签约、率先拆迁,并发动亲朋好友配合交地、搬迁,逐步扩大签约率,增强群众对于土地整备工作的信心。
那段时间,秀新社区党委副书记黄念明每天行程都几乎“拉满”:走访居民、宣贯互动、听取民意、开会研究工作。周末,有时候群众的一通电话,他便马不停蹄赶到村民家中洽谈。
以情动“民”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李爷爷人在香港难以面谈,街道以视频方式签约谈判;工作人员多次组织关怀慰问独居的赵爷爷和生病的刘爷爷;居民蔡先生丢失房屋转让协议,卖方又去世了,子女们分散海外,征拆干部通过联系乡邻、宗亲等方式与他们取得联系……多番努力下,居民们也从一开始的“拒之千里”到敞开心扉,甚至群策群力、主动帮忙动员其他居民。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采写:南都记者 曾海城 通讯员 宋威龙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