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出生缺陷通常与早期胚胎发育异常有关,研究胚胎发育过程、探究发育机理有助于提升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助力提升诊疗效率。科学家近日利用食蟹猴胚胎体外培养模型,揭示了灵长类胚胎早期神经发育过程,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
记者5月12日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获悉,该研究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共同完成,相关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
能够支持食蟹猴胚胎体外发育至受精后25天的3D长时程培养体系。(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非人灵长类与人类的进化和发育生物学特征高度相似,搭建非人灵长类胚胎体外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有助于提升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及相关疾病的认识。”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红梅介绍。
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能够支持食蟹猴胚胎体外发育至受精后25天的3D长时程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团队揭示了灵长类胚胎中晚期原肠运动至早期神经胚发育阶段胚胎的形态、细胞组分、转录组、DNA甲基化和染色质可及性等特征,进一步填补了灵长类胚胎中晚期原肠运动至早期器官发育阶段的空白。
“该研究为灵长类胚胎体外培养和基于干细胞构建的‘类胚胎’的体外培养提供了参考体系,为深入了解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病理提供了技术平台。”王红梅说。(记者张泉)